9月30日,蘇州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,宣布《蘇州市河道管理條例》將于10月1日正式施行并發生法律效力。這部法規的施行,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體現,是實行依法治水、依法管水的必由之路,也是新時代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的應有之義。
據悉,蘇州市水務局為確保條例得到全面貫徹施行,將重點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:
以河湖長制為抓手,凝聚全社會執行條例的合力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,蘇州已建立“黨政領導,一級抓一級;河長主導,層層抓落實;社會引導,全民共參與”的河湖長制工作體系,這一工作體系在條例的第二章進行了全面、詳細的規定,也為下一步條例的宣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一是開展系統培訓,在10月中旬組織開展全市水務系統條例培訓活動,使各級水行政機關干部特別是從事河湖管理和行政執法的人員,真正熟悉掌握條例的具體內容和各項規定。
二是形成聯動機制,結合河湖長制改革,同相關部門加強溝通、精心組織,通過新聞報道、集中宣講、重點宣傳、文化活動等形式,突出宣傳各有關部門、單位和個人在河湖管護中的責任義務,切實增強全社會貫徹執行條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。
三是營造濃厚氛圍,充分利用報紙、廣播、電視、網絡、以及新媒體平臺,擴大條例的社會影響。采取動畫短片、宣傳冊、漫畫比賽、有獎征文等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,使條例的宣貫工作入櫥窗、上圍墻、登地鐵、到萬家、進課堂。

以履行職責為根本,準確把握條例的內涵和要求 條例的頒布實施,對于在新時代更好地推動生態河湖建設,必將發揮重要的法治保障作用。
條例把河長制工作單列一章,體現了新時代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的總要求、總抓手,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制度。條例從河湖管護范圍劃定、保護規劃編制、河道整治、水域公告、河湖名錄管理等多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定,對推動生態河湖建設與保護進行了法律層面的頂層設計。
河湖管理與保護,需要統籌水安全保障、水資源保護、水環境治理、水生態修復、水文化弘揚等多方面工作。各地將盡快完成河湖的劃界工作,編制或者修編河道保護規劃,充分發揮規劃引領、指導、約束作用。繼續抓好水污染防治相關工作,制定全面消除黑臭水體的時間表,打好黑臭水體殲滅戰。
條例從河湖空間管控的長遠需要出發,對河湖保護范圍進行了重新界定;從河道清淤的可持續發展出發,對淤泥處置減量化、無害化、資源化利用進行了規定;從規范管理出發,對捕魚、養殖、垂釣等行為進行了禁止或劃定區域禁止。下一步,按照新的要求嚴控河湖違建增量,結合規劃和“兩違”整治逐步消除存量;處理好建設和環保的關系,穩步推進河道淤泥和污水廠污泥資源化利用試點;處理好依法治水和人水和諧的關系,制定實施細則,同有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,在依法治水前提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親水訴求。

以系統思維為導向,積極推進河湖治理與保護相關工作 蘇州河湖相連、城水相依,水的連通性決定了河湖管理與保護必須樹立系統思維,實行上下游協同、左右岸共治。
系統謀劃法規體系,黨的十八大以來,蘇州結合新時期治水管水工作需要,修訂了《蘇州市節約用水條例》《蘇州市河道管理條例》《蘇州市排水管理條例》,下一步將圍繞供水—節水—管水—排水各個環節,把《蘇州市供水管理條例》列入2020年立法計劃,形成法規閉環體系。
推進水岸同治攻堅,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,繼續推進長江、太湖、陽澄湖、七浦塘、望虞河及418條通江達湖支流水岸同治攻堅行動。加快推進大運河堤防加固、陽澄湖綜合整治、城區“清水工程”、 “智水蘇州”、胥江活水等重點水利水務工程建設。
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,按照“廠網濕一根軸、水氣泥一盤棋、市縣鎮村一張網”繼續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,加快農村黑臭水體整治,到2020年底實現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目標。